当前位置:首页  走进故居  故居简介

巴慰祖故居

2015-07-13

巴慰祖故居位于歙县渔梁中街。始建于明末,至乾隆二十年方始完工,是一栋两层三进四天井并东西两厢的传统徽州民居建筑。后于清朝加建一后厅,为两层三开间穿斗式的独栋建筑。经过现任屋主的修缮并称为巴慰祖故居。

故居占地1199.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674.09平方米,其体量之大在徽州古民居建造历史中都是罕见的。其中前间三进建筑的面积为1255.97平方米,坐北朝南,有前、中、后三进,按照张仲一先生对于徽州明代民居的分类,属于变体的日字形平面。前进为银杏木构客厅,三楹、两庑及门厅;前进为公共空间,旧时专为处理公务之所。中、后进用作住房,皆为带楼阁的三合院,多为府内家眷活动之处,靠近外厅位置设置了少量客房留宿宾客。最后部为厨房储藏等辅助部分,能依稀看出当年大家族共同生活时的繁荣景象。据屋主所说,这三进的建造时间各不相同,跨越明万历、清顺治与康熙年间,所以,在同一栋建筑中欣赏三个时期民居建筑风格也是巴慰祖故居的特色之一。除了主体建筑以外巴慰祖故居另有东厢、西厢和后花园。东西两厢近代改造的痕迹较重,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老宅在不断转手中遭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以至于现任屋主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与金钱进行仿古改造。西厢被改造成了一道一字型的通廊,当窗扇全打开时能够在屋内欣赏花园景色,另有一道外开门可与花园相通。门外直连一廊桥,横跨在花园的鱼池之上,廊桥内桌案茶几一应俱全,颇适合三五朋友晴日里赏花观景、倚栏喂鱼。东厢则进行了更加彻底的改造,利用原木包裹墙面减轻了徽州地区湿润的空气对居住的影响,设置天井来改善狭长空间内的采光通风条件,因此屋主一家目前也是以居住在此处为主。

而内部空间的木构造也相当考究,客厅瓜柱柱托雕刻精美,角檐柱上端有丁字拱,中进为梭柱,柱础呈覆盆状。大门上部的处理手法为门罩式,在离大门上部少许位置用水磨砖做成突出线脚及装饰,顶上复以瓦檐,下部用水墨砖做成垂花门式,两旁各置一垂莲柱,中间施横枋二层联系之,檐下用砖雕的飞檐椽支承。故居现藏关于巴慰祖的文物有"爱日居"匾额、巴慰祖书中堂及砚台等。清朝加建的部分总建筑面积418.12平方米,年久失修,目前正在修复中,暂为屋主贮藏与排放祖先牌位之所。

巴慰祖,清(一七四四―一七九三)字予藉,一字子安,号晋堂,一作隽堂,又号莲舫,徽州歙(今黄山市歙县)人。清代篆刻家,“歙四子”之一,能得汉印精髓,善仿青铜器。他浸淫秦汉,曾摹过很多汉印,得古茂之气,也力学六朝唐宋朱文,因此他的篆刻工致秀劲、章法构思精密又富于变化有自己面目。在皖南影响很大,其外甥胡唐最得其法,风格更加婉约。他有《四香堂摹印》、《百寿图印谱》留传,能得汉印精髓。过去因他作品极少而被列为皖派,但在战后发现的原印看来,与程邃的风格是不同的。

 
阅读297次数